文/张国明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近年来大热,是当下的一个重要投资风口。本文分四个部分来做个简介。
一、不良资产的概念
不良资产是一个泛概念,它是针对会计科目里的坏账科目来讲的,主要包括银行、政府、证券、保险、基金以及企业和银行等的不良资产。金融企业是不良资产的源头,本文主要介绍银行的不良资产。
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常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我国目前银行贷款实行“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的后三类。
二、不良资产的现状
2017年5月10日,一季度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正式公布。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57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3亿元,不良贷款率1.74%,与上年末持平,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一季度银行业实现净利润4933亿元,同比增长4.6%,但增速回落1.71个百分点,特别是,净息差为2.03%,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负债结构都将面临较大压力。
对于官方的统计数据,不管各位看官相不相信,我惯来是相信的。姑且不论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多样性是有目共睹的。一是债转股,本轮债转股里做得最早的建行债转股规模已经有3000亿了,农行债转股签订的规模也有700亿了,另外还有20多个债转股项目在洽谈中;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截止2016年上半年末,已获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的银行就有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招行,已发行的ABS数量已不小(原谅我没有获得准确的数据);三是拨备覆盖,今年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由去年底的176.4%上升到了178.8%,贷款拨备率也增加了0.03个百分点到3.11%。2016年光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使用拨备核销将近6000亿,比上年增加了超过1000亿。当然还有其他如债务重组、借新还旧、会计出表等腾挪花样,掩盖不住的一个结论就是:不良资产越来越大的趋势不容置疑且会愈演愈烈。
三、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机遇
1、不良资产体量不断增大,参与主体越来越多。
超万亿级的不良资产饕殄盛宴已经开席,各路资金闻风而动争相分享蛋糕。原来监管严格、门槛较高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迎来了黄金爆发期。原本以银行、四大AMC为主力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截止今年5月份,全国陆续设立44家地方AMC,“每省设立一家地方AMC”的政策已放宽至“允许确有意愿的省级政府增设一家地方AMC”,甚至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四省已增至三家,民营企业亦可参股地方AMC。各类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计划、基金专户甚至自然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介入不良资产处置。
2、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增多,宏观政策越来越活。
不良资产传统的处置方式主要是银行债务催收和司法清收,为配合国企改制和实现四大国有银行上市,成立相应的四大AMC,剥离不良资产。四大AMC承接了大量的不良政策性贷款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的不良债权,采取债转股、债务重组和司法清收等方式处置。如今,不良资产处置已完全走商业化道路,充分推动资金和资产的对接,不断创新处置模式。传统的债转股模式和规模发生了很多变化,ABS则引进了更多元的资金,债权转让采取买断式、反委托、代持、分成制等多样化的交易模式,灵活运用收益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模式,最大化地均衡各方利益诉求。
3、不良资产标的质地良好,预期市场流动性强。
不良资产名为不良,实则质地良好。当下所说的资产荒,仅是指优良资产稀缺,不良金融债权指向一般也是这种良好的抵押物。现在的银行抵押贷款审批手续相当正规,对信贷人员甚至分管领导追责严格,标的债权法律关系清晰,抵押物瑕疵较少,抵押率一般比较充足。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持续火爆,价格一路飙升,房地产类的抵押物市场流动性比较强,即使按司法拍卖底价成交,覆盖不良债权的本金甚至利息都很有可能。这样,即使不良债权折扣率很小,还是有客观的盈利空间。
4、处置变现司法环境改善,执行阻却因素减少。
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想方设法致力于解决执行难问题。在技术手段方面,建立了全国网络查控执行系统,实现远程财产查询、冻结甚至扣划;实现了44部委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举措,重拳出击失信“老赖”。在法律保障方面,相继出台了“在先查封与优先受偿的批复”、“网络拍卖规定”、“财产保全规定”、“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等一系列司法解释,规范了执行中的很多模糊地带。在人才素质方面,执行法官的文化水平、理论素养和办案经验得到较大提升,办案的能动性亦有增强。在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法官终身追责制,减少了行政干扰和领导插手,执行阻却等人为因素弱化。
5、专业处置团队人才增加,综合处置水平增强。
随着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拓展,大量的人员和资金不断涌入,摸索出很多高效管用的经验,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性越来越强。随着人才流动性的增强,银行、AMC、券商资管、保险、信托从业人员和评估师、拍卖师、律师,甚至是不少离职法官,纷纷加入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整个不良资产处置全产业链高度融合,资金、资产、资源对接更加顺畅,效率和收益亦将得以提高。
四、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风险
1、不良资产行业竞争加剧,盈利空间持续下降。
随着越来越多资方加入不良资产行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以前那种资源控制在少数人手里、信息不对称、市场不透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不良资产的转让、代持、处置朝着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方向迈进,前几年市场上4-5折甚至更低的资产包在发达城市已经难以看到。以上海为例,目前房产抵押类资产包一般都在本金的九折以上,因为逾期时间较短逾期利息也不高。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处置变现回款,毛利很可能尚不足覆盖财务成本。
2、资方风险辨识能力不强,风控水平有待提高。
笔者从事不良资产处置多年,接触不少资方。很多资方手握大量资金,风闻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利润丰厚,急于闯入此行业掘金。但这类资金对现金流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而且他们的融资财务成本也高,如果不能快速高效回款,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投资不良资产行业,需要关注不良资产的整个链条,包括项目定价、风险评估、尽职调查、买卖交易到实质的管理、处置、回款、资金错配、增信、流动性支持、资产盘活、项目退出。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
3、法规政策把控难以全面,处置策略尚需优化。
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法规比较散乱,政策导向影响较大,行业监管政出多门,地方政府利益纠葛,司法支持力度不一。例如,对2009年海南会议纪要的理解就出现很大分歧,会议纪要规定:不良债权从四大AMC转出后即停止计息。但会议纪要原文规定的债务人是国有企业,后来最高院在批复湖北高院时,将国企扩大解释至全部债务人,很多不良资产从业人员甚至是执行法官对此还存在模糊认识。又比如,银行采取转让不良债权收益权的方式,由AMC、券商资管、信托公司等机构出资收购部分收益权,既降低了不良率又提高了利润还无需动用拨备。或者,银行真实会计出表,然后与代持机构同时签订反委托清收协议。总之,资方要把握好政策、制定好策略,做合法合规业务,又提升利润,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
4、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变现不确定性凸显。
各级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力度很大,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执行案件,在当前诚信体系健全之前,要想做到案结事了难度很大。以浦东法院为例,每年超三万件的执行案件,承办法官也无非就五六十人,人均年办案超五百件。执行案件的办理不像诉讼案件,很大一部分只能中止结案,案结事不了,后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即使是不良资产处置,从抵押物查封、评估、拍卖、过户、发放执行款,半年内办结难度很大。任执行法官时间长了,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承办的案子了。部分案子由于跟进不及时,被执行法官遗漏掉也是可能的。
5、处置团队能力良莠不齐,持续推进能力受限。
处置团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当前,做不良资产处置的人很多,能力也各有侧重,但综合能力全面的为数不多,能整合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资源的甚为少见。由于团队能力的不全面,很可能导致处置过程在某一环节受阻而无法推进,最后陷入僵局。很多不良资产在处置端受阻,伏笔可能很早就已经埋下:收购债权时尽调不彻底,标的资产抵押存瑕疵、权属存争议、案外人共有;抵押房地产房、地查封分离,优先权和处置权分离;有违建无法过户,土地性质为集体、划拨;债务人涉刑案标的被公安查封;涉群体性案件影响维稳等。上述问题都会阻碍到处置的进程,处置团队遇到这些问题如何去消除障碍捋顺关系,就凸显团队的综合能力和实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