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院:职业放贷形成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利息损失按LPR计算!
2020年2月16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天津法院民间借贷案件审理指南(试行)》。在职业放贷、“套路贷”的审查及虚假诉讼防范方面,天津高院指出,出借人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反复从事有偿民间借贷的,一般可以认定构成职业放贷行为。因职业放贷行为形成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同一原告或者关联原告在两年内向全市法院提起民间借贷案件5件以上,或者出借人在两年内向社会不特定人出借资金3次以上的,…
2020年2月16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天津法院民间借贷案件审理指南(试行)》。在职业放贷、“套路贷”的审查及虚假诉讼防范方面,天津高院指出,出借人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反复从事有偿民间借贷的,一般可以认定构成职业放贷行为。因职业放贷行为形成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同一原告或者关联原告在两年内向全市法院提起民间借贷案件5件以上,或者出借人在两年内向社会不特定人出借资金3次以上的,…
问题1:强执公证办理后债权转让,新债权人可否向公证机构申请执行证书? 就主债权合同而言:依司复〔2006〕13号批复,新债权人应持原公证书、债权转让协议以及债权人同意转让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的证明材料(殊为重要),向公证机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 就担保合同而言:没有相关规定,我们认为,依前述批复及《合同法》第八十一条,除担保合同中有相反约定外,新债权人可以向公证机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 问题2:申请…
本文整理了疫情期间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希望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国家卫健委于 2020 年 1 月 20 日发布 2020 年 1 号公告,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答:是。“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
孙博峥律师提示疫情期间,单位应不应该给职工提供口罩? 到单位上班,感染了新型管状病毒,算工伤吗?单位经营困难,可以适度降薪吗? 相信不少小伙伴有这样的疑问。围绕职工关心的一些话题,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律师事务所律师,且听他们如何为您答疑解惑。点击获得法律帮助。 一、单位必须提供口罩吗? 不提供,员工可以拒绝上班吗? 答:《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
孙博峥律师,微信:lawyer428,添加微信获得法律帮助。 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侵权责任法》虽然没有对因果关系作出直接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因果关系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直至今天,因果关系问题都是侵权法上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问题。 孙博峥律师认为侵权法理论中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与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的划分,前者是指某一…
声明:本文由孙博峥律师(法律咨询微信:lawyer428),第一发表于Doinglaw。 转载请联系本站或者作者。 裁判规则 一、执行过程中,争议房产的实际购买人(出资人)是房产的实际购买人及权利人,名义上的权利人不能对抗实质上的权利人。 二、实际购房人已经实际占有了争议房屋的,名义权利人没有向实际权利人主张返还房屋。 三、申请执行人只是名义权利人的一般债权人,对于房产也不享有物权,其对房产的权利…
《关于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分查封财产有关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文/刘贵祥 赵晋山 葛洪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分查封财产有关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5年12月16日第1672次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4月14日起施行。本文拟对《批复》起草的相关背景、主要内容及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做简要说明。 一、《批复》出台的背…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 (2019年10月21日公布实施,法发〔2019〕25号) 孙博峥律师提示: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惩罚、规范和预防功能,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
孙博峥律师提示:微信号:lawyer428(添加获得法律咨询) 误区一:必须本单位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正式员工方享有年休假。 【误区示例】 “员工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12个月后可享受年休假。处于试用期的员工,根据公司规章制度,不享有年休假。” “累计工龄由员工自行向公司申报,并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未申报按本公司工龄给予待遇。” 【关键】 该规定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工作满一年是社会工龄还是在本单位工作年…
来源:序言:刑民交叉的案件中,许多司法工作人员通常会根据“先刑后民”的原则,一刀切的认为民事问题的解决必须等待刑事案件的结果。 2014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意味着“先刑后民”的原则发生了改变,在符合特定情形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先民后刑”的特殊情况。 典型案例2015年,A公司以经营周转为名向B银行申请借款8000万…